作者
杨继云谢文倩
报道I投资界PEdaily
港股最大的教育IPO出炉,催生了安徽本土新任首富。
江湖流传俞敏洪有两个难解的心愿:办一所新东方大学,收购新东方烹饪。后一个新东方,在职教领域地位极高,却与俞敏洪没有任何关系。今天,新东方烹饪的主体公司“东方教育”正式在港股敲钟上市,截至发稿市值超过亿港元。
新东方烹饪IPO,让安徽隐形富豪吴俊保走进大众视野。他所控制的新华教育目前市值约41亿港元,加上东方教育的亿港元,根据持股比例,保守估计其个人身价在亿港元(超过亿人民币)左右。如果不算安徽籍富豪,吴俊保算是安徽本土新任首富。
东方教育不仅背后有首富支持,还成为继好未来、新东方、中公教育之后,市值排名第四的教育上市公司,此次IPO,募集资金净款为47.亿港元,一举创下全球教育类公司IPO之最。
安徽隐形富豪创业史,
从新华电脑到新东方烹饪学校
东方教育的创始人吴俊保,人称“安徽隐形富豪”。尽管为人低调、个人信息露出并不多,但“新东方烹饪”和“新华电脑”足以让他声名大噪。
年,在电脑都还是奢侈品的年代,吴俊保利用个人资金开始在中国提供专业电脑培训教育。年,为进一步扩大和规范业务,他成立了安徽新华教育,并将所有学校整合,公司总部设在安徽省合肥市。
主营学历教育的“中国新华教育”也是吴俊保名下的民办高等教育集团,目前旗下运营两所学校,即民办大学新华学院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新华学校,而中国新华教育通过合约控制这两所学校。年3月,新华教育在香港上市,吴俊保及其子持有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权,自年10月以来,吴俊保担任中国新华教育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新华教育与此次IPO的东方教育旗下打包整合的资产“新华电脑教育”除了有着同一位大股东外,并没有其他业务关联。二者的区别则在于,中国新华教育定位高等教育,而新华电脑教育定位为职业教育。
东方教育旗下共有5个学校品牌,分别是:新东方烹饪教育(50所学校)、新华电脑教育(24所学校)、欧米奇西点西餐教育(23所学校)、华信智原DT人才培训基地(22所学校)、万通汽车教育(26所学校)。
东方教育最有名的学校要数新东方烹饪,“学厨师,到新东方”的广告曾深入人心,也有不少人把它和俞敏洪的新东方混为一谈。实际上,一南一北两个“新东方”并无关联,吴俊保在电脑教育行业干了5年之后,俞敏洪才在北京一家租房里面成立了北京新东方教育。网络上甚至流传着俞敏洪有两个愿望:办新东方大学,收购新东方烹饪。
当然,吴俊保并非只有东方教育和新华教育两家公司,他的新华系产业横跨教育、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多领域的产业控制又主要通过新华控股集团实施,目前吴俊保与堂弟及肖国庆共持有新华控股集团99.5%股权。
募资48亿,
全球教育上市公司之最
东方教育IPO募资47.亿港元,(约6.25亿美元),募资规模就超过了当年美国劳瑞德教育集团上市时4.9亿美元的IPO,成为全球教育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
招股书显示,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职业技能教育提供商,截至年12月31日,中国东方教育共在29个省份及香港运营所学校。如前所述,集团旗下有5个学校品牌—新东方烹饪教育、欧米奇西点西餐教育、新华电脑教育、华信智原DT人才培训基地及万通汽车教育。
截至年12月31日,品牌平均培训人次分别为6.91万人次、人次、3.10万人次、人次以及1.93万人次,其中,新东方烹饪教育培训人次最多。—年,集团培训总人数的增长率分别为10.89%、6.36%。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东方教育在烹饪技术、信息技术及汽车服务三个行业中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1%、3.4%、9.7%,按平均培训人次计均排名第一,尤其是烹饪技术教育,按照年培训人次计其市场份额高达23.1%。
年,中国东方教育营收达32.65亿,毛利17.5亿,净利5.1亿。在各品牌中,新东方烹饪教育收入贡献最大,收入达19亿,占集团总收入的58.2%,新华电脑营则以6.04亿的营收位居第二,占营收总额的18.5%。招股书显示,收入来源主要是学费和住宿费,年收入占总额的99.6%。
不过,虽然东方教育的营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各项财务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年—年,东方教育营收分别为23.35亿、28.5亿和32.65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06%、14.5%,收入增速下降。毛利率从年的56.6%降至年的55.0%,进一步降至年的52.2%,纯利率从25.1%下降至15.8%。
东方教育集团称,这是由于集团在年运营36所新学校、6个新中心,年运营19所新学校、12个新中心,起步期间培训人次较少,产生固定成本较重所致。
目前,吴俊保在集团内部担任非执行董事,根据招股书,另外两个股东分别是吴伟和肖国庆,二人均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教育企业赴港上市潮
中国职业教育迎来大爆发
超过亿港元的市值,使得东方教育将成为继好未来、新东方、中公教育之后,市值排名第四的教育上市公司,而以年营收和净利计算,它也超越中教控股,成为港股教育行业最大的IPO项目。
事实上,这只是近年来赴港上市热潮的“冰山一角”。年,我们见证了教育公司齐袭港股的盛况,以线下民办教育集团集体IPO为主。投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