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刀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健康春节middot油各种食用油
TUhjnbcbe - 2021/3/2 4:58:00

春节期间,我们对食材的采购非常用心,想方设法买土鸡、野生鱼、海捕虾,就是希望家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食用油是每一道菜的首选材料,不光为菜肴增色增香,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从中获取能量和必需脂肪酸。选择好的食用油,对家人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各类食用油,到底该咋选

在选油时应特别注意,需合理选用、科学搭配。首先,避免长期食用同一种食用油,应丰富食用油的种类,轮换食用,各类植物油相互搭配,以达到脂肪酸均衡。

日常中可选用亚麻籽油、核桃油、橄榄油、茶籽油、双低菜籽油、花生油、葡萄籽油、米糠油等,尽量少食用亚油酸含量很高的大豆油以及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但可食用深海鱼油。

各种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及特点

亚麻籽油

亚麻籽油及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高达90%,其中亚麻籽油50%以上为α-亚麻酸,是陆地上ω-3系列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之一,被称为“植物脑*金”。

核桃油

核桃油中ω-3系列脂肪酸与ω-6系列脂肪酸配比最佳,含量分别为14.3%和55.4%。亚麻酸具有预防心梗和心脑血管病变、降血脂、降血压、促进胰岛素分泌、防治白内障、抗癌等功能。核桃油中的多酚和*酮类物质能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水平、高血压、心脏病、肾衰竭,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防止高血压造成的动脉损伤,防止动脉硬化及动脉硬化并发症。因此非常适合慢性病人群食用。

橄榄油

橄榄油的特点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富含丰富的ω-9系列脂肪酸(油酸),在防治心血管疾病、调节胆固醇及血脂含量、预防血栓形成等有显著功效。

花生油

花生油脂肪酸构成比较好,易于消化吸收,其降低胆固醇的能力几乎可以与橄榄油媲美。

茶籽油

茶籽油几乎不含胆固醇,非常适合需要控制胆固醇摄入的人食用。茶籽油中还含有少量的茶多酚、茶皂素等,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辐射、延缓衰老等功效。

葡萄籽油

葡萄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除此之外还富含80%~85%的原花青素和葡萄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护血管弹性、阻滞胆固醇积聚在血管壁上及减少血液凝固的作用,有助于降血脂、降血压,防止白内障,防止血栓形成等,还具有润肤美白之功效。葡萄籽油可用于制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米糠油

米糠油是从米糠中用压榨或浸出法制取的食用油。米糠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85%,脂肪酸组成较为均衡,亚油酸和油酸的比例约为1:1.1,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金比例,在一些西方国家与橄榄油齐名,深受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喜爱。

怎样烹饪更科学

除了选油,科学烹饪也很关键。

烹饪时要控制油温,避免使用大火,油温过高会损失油中的营养,还会产生有*物质,油烟也易导致“醉油”。

根据烹调方式选择食用油,选择健康无油或少油的烹饪方式,坚持低温烹饪的传统,按照蒸、煮、炖、炒、煎、炸的做菜顺序,养成少油低温的烹饪习惯。

煎炒时应选择稳定性较好的食用油,如茶籽油、米糠油、葡萄籽油等;油炸时最好选用棕榈油,也可选用葡萄籽油、茶籽油、米糠油等;炖煮及炒菜时可选用菜籽油、茶籽油等;凉拌与煮菜是可选择用芝麻油、核桃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

最后,还要注意科学贮存食用油。家庭日常应现买现吃,最好购买小包装食用油。食用油最好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远离灶台。每次使用过后要拧紧杆子,严防空气和水进入。盛油容器应定期彻底清洗,避免油脂氧化传染。食用油不宜反复多次使用,用过、过期或变质的食用油要果断丢弃。

健康吃油,要避开七大误区

每顿饭都离不开的“油”,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下面的误区你错了几个?

误区1

吃油多样化就是吃不同名字的油

油脂虽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构成可能属于同一类。

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和米糠油类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等。

不同油脂的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换,茶籽油和亚麻籽油替换等,才是正确的选择。

误区2

煎炸过的油可以用来炒菜

很多人会用炸过食物的油来炒菜。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油脂氧化产物。

如果真的想二次利用,就要避免再次高温加热到冒油烟。“回锅油”可以用来煮汤、做花卷。

误区3

无论怎样烹调,都用同一种油

不同油的耐热性不一样,过高温度的烹调会加速致癌物产生,带来健康风险。

正确做法:

煎炸应该用最耐热的棕榈油、椰子油、*油、牛油、猪油等。

炒菜应该用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做汤、凉拌应该用耐热性差的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误区4

患病人群和家人吃一样的油

心脏病人群,应该优先选择以下油:茶籽油、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血脂高人群,应该少用花生油、玉米油煎炸做菜,建议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

误区5

无论吃肉多少,用油量不变

常吃猪牛羊肉的人,已经从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动物脂肪,尽量就别再吃动物油了。可以适当吃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

肉吃少的人,偶尔可以用动物油烹调。

吃素食的人,可以选择茶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米糠油,加上少量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亚麻籽油。

误区6

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更好

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动物油和植物油搭配着吃更健康,其最佳比例是1∶2。这种说法其实是对膳食中合理脂肪酸比例的误解。

从脂肪酸平衡的角度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应维持在1∶1∶1的适宜比例。

但这个比例说的是整个膳食结构,既包括烹调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

除平日极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吃动物油弊大于利。

误区7

标有“不含胆固醇”的才是好油

对于有些人来说,“胆固醇”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很多厂家看准了这个商机,在植物油标签上打出了“不含胆固醇”的宣传词。

事实上,胆固醇只在动物性食品中存在,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不含胆固醇”只是一个噱头,并不能作为选择食用油的标准。

做菜少油的七个绝招

搭配有讲究

少油不是只追求一餐中一个菜少油,而是整桌菜都应该控油。

要注意食材上鱼肉类与青菜类搭配,烹饪上红烧煎炸等油大的方式和蒸煮等油少的方式搭配。

素菜用好佐料

建议在烹调素菜时少用油,可借用鸡汤、蚝油等比较浓郁、鲜美的佐料调味,如腐乳炒空心菜、蚝油扒生菜等。

吸油菜先蒸或干炒

茄子等非常吸油的菜,为了避免“吃”油过多,可以在做烧茄子前先蒸一下;或在炒茄子时,先不放油,用小火干炒一下,等茄子中的水分被炒掉,茄肉变软后,再用油烧制。

肉类先腌会儿再炒

可以通过提前腌制食材达到提香、入味的效果,这样炒菜时即使放很少油也会很香。

蒸炖肉类时,放点香菇、蘑菇增鲜,烤鱼前放点孜然、小茴香、花椒粉等,即便少放一半油,味道一样扑鼻香。

用焯水代替过油

可以把过油改成焯水,用沸水的温度把肉快速烫熟,然后再加入青菜炒一下即可。

因为肉类本身富含脂肪,只要加热迅速,口感就很好。而且,焯水后食材表面有一层水,隔绝了油的渗入,菜也会清爽很多。

五花肉先煸炒

对于五花肉、肥牛等油脂含量较高的肉类,可以把肉下锅后,先煸炒两三分钟,使肉里的油充分析出,再加入其他食材进行翻炒。

这种做法与传统的炼猪油类似,这样既省油,菜又不油腻。

装盘前先控油

炒好的菜先不要急于出锅装盘,把锅斜放两三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再装盘。

青椒、豆角、荸荠、莴笋之类的蔬菜吸油较少,用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食物浸泡在油中,在不知不觉摄入很多油脂。

来源

农民日报马云倩/文、生命时报、人民网

1

END

1

订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春节middot油各种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