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豆腐就极具盛名,相传是我国炼丹家、淮安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时至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具有风味独特、食用方便的特点,是大众喜爱的平价美食。
在我国南北地区,除了水豆腐、豆腐脑之外,千张同样是一道很受欢迎的豆制品。千张,一种压制而成的薄的豆腐干片,色米黄,也叫百叶、干豆腐,可以炒着吃,凉拌,火锅等。
今天我们要介绍一道特色千张美食—千张卷子。顾名思义,就是用千张裹上其他馅料卷起来吃的食物,但又不同于江浙一带的千张卷肉,它是用猪肉、鸡蛋、红薯粉、葱姜末混合而成的糊糊,摊平在整张千张上卷起来蒸熟,切片后可汤可蒸,鲜香弹牙,筋道爽口。
这道美食在江苏泗阳最为常见,对于泗阳人来说,一碗简单普通的千张卷子,就是他们最割舍不下的乡味。一起看看它是怎么做的吧。
千张、鸡蛋、红薯粉、小葱、生姜、猪肉。
1、取半斤五花肉洗净后剁成肉末装碗,葱洗净切成葱花,随后将葱花放入肉末中,打入两个土鸡蛋,加入姜末搅拌均匀。
葱花、姜末增加了肉末的香味,而农家自己养的土鸡蛋,比普通鸡蛋所含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高,并且土鸡蛋中的蛋黄相较更大,鸡蛋的香气更浓,口感也更好,这里加入鸡蛋的目的,除了增加营养,主要的是起到黏合的作用,让红薯粉和其他食材混合得更加紧密。
2、往和好的馅料中分次加入少量的红薯粉,一边搅拌一边少量地加,待馅料可以搅拌成干湿度正好的糊状就算和好了。
红薯粉与猪肉的分量也没有固定的比例,在泗阳农家巧妇手里,只要不是一次性倒多了红薯粉,总能慢慢地搅拌出干湿度恰到好处的馅料,光滑顺溜,粘合度也好。
3、取七八张长25厘米,宽15厘米左右的大块千张,铺平在砧板上,用筷子夹上馅料放在千张上,随后用勺子背面将馅料摊平摊匀,将千张从头到尾细细折叠翻卷,放上蒸屉上备用。
我们从市场买来的千张,一般都是不超过1厘米的细丝,这种面积能比得上一块砧板大小的千张,像是特别为这道美食所准备的,大概也只在泗阳的菜市场才能很方便地买到。
由于之前的馅料调和得足够黏滑,所以只需要选用大勺底部这样的小工具,就能在千张上将馅料抹匀。但抹匀也不是胡乱地摊开,这要求掌勺者力度要均匀,抹的厚度也不过是薄薄的一层,注意不能在千张边缘抹得太满,不然容易在卷的时候露馅。
4、凉水入锅,将蒸屉放入土灶锅内,旺火蒸25分钟即可端出锅。
5、待千张卷子摊凉,将其斜切成1厘米厚的片;将家中别的剩余的食材,千张、猪皮、狮子头一起先炒后加入两瓢清水煮开,倒入千张卷子再煮1分钟,最后放入菠菜烫熟即可出锅享用。
在25分钟水蒸气的氤氲之中,千张变得干瘪,肉香却弥漫开来。出锅的时候,不要心急第一时间去动千张卷子,尚有热气时,千张与木制的蒸屉互相粘连得紧,一不小心就容易弄破。
再者,千张卷子切块之前,一定要等到它凉透,否则,切出来的千张容易粘在刀上,费力又切得不好。采用斜切的刀法切出来的千张卷子,不仅外形更加美观,肉馅与千张紧密黏合却又层次分明,而且面积比平切的大,方便后面的烹饪。
其实,千张卷子蒸熟后就能直接享用了,坚韧弹牙却又有肉香、葱香以及千张带来的淡淡香味。但泗阳人一般会将放凉后的千张卷子再放入锅内复蒸,蒸热直接摆盘吃,他们更喜欢的吃法是煮汤。
煮汤,无需多么精心巧妙的搭配,家中剩余什么食材,就用什么食材搭配千张卷子一起煮。比如剩余的边角料千张、肉丸子,家中存了有些时日的干货猪皮,菠菜算是其中固定的搭配。
一锅汤煮,入口后口感带有淡淡的香味,还有一些千张自带的甘甜味道,随之便是满嘴肉香了,坚韧弹牙,一扫平日劳作的疲惫。
普通的食材里,往往藏着最割舍不下的乡味,对于泗阳人来说,一碗千张卷子,就能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