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刀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弃用味精5年,我做出自然鲜的菜品,源
TUhjnbcbe - 2023/10/30 17:44:00

厨艺精湛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味精一直是我做菜的遮羞布。

鲜味不够,加味精!

异味太重,加味精!

味道太薄,加味精!

香味不足,还是加味精!

味精成了我学习烹饪的速成班,也变成我提升厨艺的绊脚石。

朋友们吃过我做的菜,赞扬我手艺好的时候,我甚至都能听到味精在厨房里冷笑。

“哼哼,手艺?他最好的手艺是把我放到锅里。”

让我做出彻底弃用味精的决定,是因为学厨前那份工作的特殊经历。

学厨之前,我做了一份电力系统的工作,常年外出,可以有机会接触各地美食。

味觉同样是感知世界的一种工具,有一段时间我对新奇的味道趋之若鹜,奉为至宝。

不过,吃到的越多,好奇心就越弱,惊喜越来越少,对味道的追求渐渐地回归本真。

因为我发现,除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味道之外,各地小店做出来的菜味道都一样,似乎是某种调味料加多了的感觉。

一种让人有些愉悦,但又有点乐极生悲的味道。

我甚至都怀疑是我味觉出了问题,吃什么都一个味儿。

有一次在家做菜的时候,不小心把鸡精和味精加多了。

当我吃到第一口的时候,我猛然发现这个味道就是在各地小店吃到的味道。

那次,我终于找到了吃什么都一个味儿的原因。

从那以后,我便彻底告别了味精。

学厨的时候,遇到一个对烹饪有特殊执念的好师父,教会了我很多提鲜的技巧。

后来我对烹饪理解越来越通透,对味道的控制力越来越强,菜品鲜味的出现变的越来越简单。

好了,“废话”有点多了,咱们言归正传。

本文总结了5种不用味精的提鲜方法,有属于烹饪原理范畴,有的是烹饪技巧,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用的。

01酱油提鲜

如果有调味料“提鲜排行榜”,在味精被提纯之前,酱油应该霸榜了几千年了吧。

酱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调味珍品,有人用它调色,有人用它提醇香,有人用它调咸口,有人只爱他的酱香味儿。

其实酱油还有更大的作用,就是增鲜。

我们很多人被味精的成分误解了,认为只有谷氨酸钠才有增鲜的作用。

共有6种氨基酸和他们的钠盐有鲜味,这6种氨基酸被称作呈味氨基酸,谷氨酸钠鲜味儿最足而已。

而酿造酱油中,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是非常丰富的,这是酱油增鲜强有力的基础。

酱油炒饭

不过想要酱油增鲜,使用方法上有特殊技巧。

我在之前文章或多或少提到过,酱油下锅的方式最好炝一下。

炝锅完以后直接放酱油炝,或者是炒菜的时候沿锅边淋入。让酱油接触高温,激发味道。

这种方式激发的是酱油的酱香和醇香,鲜味在这个过程中会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酱油中的呈味氨基酸钠盐,尤其是谷氨酸钠在温度超过度的时候变性为焦谷氨酸钠,虽对人体无害,但是失去鲜味。

想要酱油增鲜,在炒菜的时候把酱油少量的加到菜上。

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护更多的呈味氨基酸钠盐的“存活”,起到增鲜效果。

换句话说,想要最大限度的获得酱油所有的味道,需要放两次。

一次炝,得酱香和醇香,一次普通放,得鲜味。

对调味料研究越深就越喜欢酱油,我专门给它写了好几篇文章,我把链接放在末尾,看完本文后大家可以看看。

02醋不仅仅是酸的

酸味是醋身上最张扬的标签,由于酸味太过尖锐,以至于盖住了它提鲜和增鲜的本领。

细心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醋有“提鲜”和“增鲜”两个功能。

醋这味调料中的酸,可以去腥解腻。

相对于其他的味道,鲜味略显弱势,很容易被压制。

而腥膻这种异味,又比较强势,只要有它们存在,鲜味就比较难表达出来,或是表达出来也让人难以察觉。

当醋酸味把腥膻味去除或者中和以后,鲜味更容易显现出来。

举个形象点的例子,森林中有高大的乔木,一些喜阳的低矮植物的生长就会被限制。

但是它们没有能力像乔木一样,长到高处去争夺阳光。

从远处看,我们只能看到高大的乔木。若是乔木消失后,低矮的喜阳植物就会快速生长,从远处也能一眼看到它们。

这一点在烹饪上最直接的体验,吃饺子蘸醋比不蘸醋更鲜。

这个过程,醋并没有给味道增鲜,而是抑制住遮挡鲜味的异味,所以是“提鲜”。

增鲜的作用,源自于醋在发酵时产生的氨基酸。醋中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增鲜和酱油原理相同。

炒菜的时候,醋也需要炝,高温会让醋酸快速挥发。

醋香味来源于少量的酸味和呈香味的氨基酸的共同作用。

醋溜白菜

03酒

酒同酱油和醋一样,均是发酵而成。

不同的是,酱油在发酵中得到比较温和的味道。

而醋和酒的味道就比较“尖锐”,醋酸,酒醇。

和醋一样,酒也是具有提鲜和增鲜作用。

酒去腥的原理:

鱼虾水产,禽类以及畜类的肉中含有的腥味,来源于三甲胺,酒中的乙醇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深入食材内部。

而三甲胺又是溶于乙醇的,乙醇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同时带走三甲胺,达到去腥的作用。

酒在使用的时候,要秉承一些特殊原则。

具有挥发条件的菜品可以用酒调味,不具备挥发条件的菜品,不建议用酒调味。

用酒调味时,菜品在烹制过程中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挥发。例如炒菜,烧菜,炖菜。

酒精挥发会带走异味,留下鲜味。

若是酒精得不到完全挥发,酒精的味道会影响菜品整体口味。

什么时候不能用酒调味呢?饺子馅儿,包子馅儿这种被面皮包裹,食材处在封闭空间的菜品最好不用酒调味。

醉虾

经过我对酒的研究和使用经验,得到烹饪用酒的排行榜,第一位花雕酒,第二位*酒,第三位白酒。特别说明,市面上售卖的料酒不推荐使用。

关于用酒做菜,也专门写过文章,同样放在文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

04借味

借味算是一个比较“高级”的烹饪技巧,之所以说它高级,是因为普通人使用率不高而已,其实很简单。

自然界中,不乏一些自带鲜味的食材。

蔬菜类的葱姜蒜,香菜,芹菜,西红柿,洋白菜,胡萝卜,芹菜,菌菇类等等。

禽类中的鸡蛋,鸡鸭肉。

水产类的虾蟹,贝类,海带,紫菜等等

要掌握借味技巧,只要转变一下思路就行了。

换一种视角看待食材,把食材看作一味调料,它的本味就是这种调料所能提供的味道。

做菜的时候,用少量具有鲜味的食材,给整道菜品增鲜即可。

只不过,增鲜效果肯定比不过纯度更高的鲜味调料,可以与其他增鲜技巧共同配合。

借味技巧我以前经常用尖椒土豆丝这道菜举例,今天换一个用到极致的例子。

我国的台湾省,最负盛名的台式牛肉面,汤汁鲜美醇香。

台式牛肉面的汤,用炖肉的肉汤和用蔬菜熬制的蔬菜汤调配而来,汤中的鲜味大部分来自于蔬菜。

05糖

用糖增鲜有点“混淆视听”的成分,我们的味觉对鲜味和微甜的味道区分能力有点弱。

鲜味和微甜味,两种味道单从味觉体验上来说,有点“近亲”的感觉。

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微甜就是鲜味。

其实糖给菜品增鲜也有真材实料的本事,西餐厨师惯用的美拉德反应。

在没有酶的作用下,高温中氨基酸和还原糖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变化,让食材发生褐变并产生香味和鲜味。

西餐的煎牛排,蛋挞,面包味道均来自于此。

我们中菜烹饪时,没有主用美拉德反应的技法,但在锅中满足条件后,反应自然便会发生。

另外,糖具有中和酸,和降低燥辣的作用。然后起到提鲜的作用。

06高汤

俗话说,“战士的枪,厨子的汤”。

老一代的厨师善用高汤给菜品提鲜增香,凝聚了食材精华的高汤,释放出来的味道会给菜品复合味的形成提供最大的助力。

随着现代调味料的“发达”,鲜味获取更加容易,用汤的厨师变得越来越少。哎!

高汤的制作讲究选料精良,步骤繁多,文火慢吊。

换而言之,高汤的制作,费钱又费功夫。

高汤代表菜,开水白菜

不过我们可以在家制作简易版的家庭高汤,用来提鲜。

蔬菜高汤:胡萝卜,芹菜,香菜,葱姜蒜,金针菇等等这些蔬菜,或者是这些蔬菜的下脚料,萝卜皮,香菜茎等等,放到水里,烧开慢炖。

排骨高汤:家里做排骨,无论红烧,糖醋,做之前最好用高压锅压熟。压的时候放点葱姜酒去腥,少量的胡椒和八角增香去腥。排骨压熟,锅里的汤可用作排骨高汤。

鸡蛋高汤:蛋液搅匀,锅中少加油炒熟,比平时可以稍火大一点,加开水,烧几分钟就能得到鸡蛋高汤。

海鲜高汤:海鲜类的外壳,例如虾蟹的外壳,清洗干净后下锅煎变色,加热水烧开几分钟就能用作海鲜高汤。

得到的高汤可以用来制作各种汤,配置汤面,炒菜的时候用来代替水。

这些方法有的是师父教的,有的是我在开私厨做创意菜的时候发现并且改良了的。

而且到现在,一直都在使用。

我的店里有一句话:“遵循自然规律,不时不食。尊重食材本味,极简烹饪。”

我一直把这句话奉为圭臬,坚持至今。

看了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试着用的方法在烹饪时给菜品提鲜。

自然鲜的味道,绝对会惊艳到你。

我喜欢用文字分享烹饪感悟,旨在与大家一起提高厨艺。

觉得我的文章有些许受用的朋友,记得点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弃用味精5年,我做出自然鲜的菜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