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刀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毒与药毒性是偏性,是药之所以为药的本质
TUhjnbcbe - 2023/3/22 21:04: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是药三分毒”,人尽皆知的常识。药是我们用来治病的,为何有毒呢?难道就没有“无毒”的药吗?我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始终纠结于“药”为什么有毒,却从未想过“毒”是什么。

这不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因为从习字起,无论是老师还是《新华字典》都是这么解释“毒”的:对生物体有危害的性质,或有这种性质的东西。因此,在我们的观念里,“有毒”就是不好的,“是药三分毒”,故而药也不是好东西。

关于“毒”,有人问为什么底下是“母”,难道是“最毒妇人心”?其实,这和《新华字典》的注释让我们糊涂一样,都是汉字演变带来的误会。“毒”的甲骨文目前还没找到,篆文是由“生”“毋”构成,有研究汉字的学者认为它造字本义是“一种含有危害生命的化学成份的野草”。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的本义是“偏”,特指药物的本性、特性、偏性,与“药”的意思相近。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也就是“偏”,大家都知道不仅仅只有草本类植物有毒,蜈蚣、蜘蛛、蛇对于人类而言,也是有毒的。天生万物,各具其性。人得天地之全气,为万物之灵。用人的标准衡量的话,那么草木鱼虫生灵乃是得天地之偏气,为人所用,以纠正人体的偏差。

《周礼·医师》说:“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就是说医生必须掌握有偏性的药物,用于供应医疗所用。《后汉书·霍请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附子是中药里有毒的药物,常人服用,就如饮鸩止渴一样,会出现抽搐、昏迷的症状,甚至会丧命,但在抢救心衰等危急病人时,却能回阳救逆,救人一命。附子利用得当,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喜欢喝茶的朋友,一定对“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这句话不陌生,这是出自《淮南子》的一句话,这里面的“毒”就是指植物的偏性。中医是建立在阴阳平衡的理论基础之上,药之毒性同样分阴阳,即寒、凉、中、温、热,中性无毒,寒、凉、温、热均有偏性、毒性。无毒者性味平和,可作为食物长期食用;有小毒的,可以作为药物,短期使用,但不能久服;大毒者用于急重、危难病情的抢救,用大毒纠大偏,临时使用,比如前面讲到的附子。

“是药就有三分毒,行车走马必有三分险。”如果药物没有毒性,也就无法纠正人体的偏性。我们之所以要学习中医知识,尤其是家里掌厨的人,更要懂得家人的体质以及各种食物的偏性,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各种药膳、中药,化害为利,从一日三餐中,为家人的健康架起一把保护伞。所以,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毒是药物的本性,正如速度快是车马的本性一样,并无利害、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的掌握和使用,使用得当则有利,使用不当则有害。

不知道车马的危险,去开车、骑马,迟早会死于无知;明知车马凶险,但是不去学习开车、骑马就敢开车、骑马的人,迟早会死于无畏;会开车、骑马的人,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漫不经心,迟早会死于无德;出了问题,如果不反思自己,反而去怪车马和发明、制造车马的人,那就是无耻了。

现在多数人都认为有毒就是有害,其实不然,有毒的东西,未必有害,甚至有利于人;无毒的东西,未必就无害。关键在于人的使用。糖是无毒的,但是吃多了会蛀牙、肥胖,甚至患上糖尿病;酒是无毒的,喝多了却会伤肝;辣椒是无毒的,吃多了也会损伤黏膜,导致溃疡、出血……河豚、蕨菜都是有毒的,但是掌握了制作、烹饪的技巧、方法,就能把它们做成一道美味;蛇毒可以置人于死地,也可以做成药物,救治病人。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能精确地认识、把握药物的毒性,避其害,用其利。

关于药物,很多人还担心它的毒副作用,其实有毒和有副作用是两码事。药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给病人带来伤害,不是药物的问题,是医生或者使用者的问题。药物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仍然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伤害,那就是药物的副作用。副作用的产生是因为药性过于猛烈,有副作用的药一般都属于虎狼药,归于大毒的范畴。

中医以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为目的,故而食疗才是首选,药食同源次之,尽量避免使用毒性大、副作用明显的药物。中医在消除、制约药物毒性、副作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神奇的中药炮制、配伍理论体系。中医治疗急性重病,一般使用单味药物,充分发挥其偏性,从而达到迅速纠正人的偏性,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在治疗慢性杂病的时候,一般使用复方药物调理。所谓复方药物,就是中药方剂配伍,它讲究君臣佐使,其实就是互相制约,消除毒性,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毒呢?该如何解?”病毒,其实也是一个生命体,只能说病毒对人体而言是有毒的,但不能说病毒本身是毒,就像我们不能说“毒蛇”是“毒”一样。既然病毒是生命体、是异物,不是毒,那应对的方法就不是“解毒”,而是“排异”,也就是西医说的“免疫力”,增强自身免疫力,才是应对新冠肺炎的根本方法。

关于“毒”“药”的分享就到这里,通过这篇文章相信你能明白为什么“是药三分毒”,我们还要吃药,也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中医、中药有一个新的认识。如果你觉得阅读这篇文章有收获,欢迎你把他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也许你能帮到他,谢谢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毒与药毒性是偏性,是药之所以为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