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作为吃货的我们,对他的印象可不只是他降龙十八掌的盖世神功,而是他资深吃货的属性。他曾经为了美食误了大事,一怒之下把自己的一根指头给砍下来了,但他的馋嘴的个性还是改不了,一闻到美食的味道就不能自已。
最让人羡慕的还是洪七公的口福,能吃到厨艺了得的黄蓉烧的菜。什么叫化鸡、玉笛谁家听落梅、好逑汤、二十四桥明月夜等,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我们蓉儿一连做了好几道菜,哄得洪七公也教了郭靖好几掌,让郭靖一下子就武功大进。
香喷喷的叫花鸡
而黄蓉的厨艺,应当是和黄老邪学的。你看那道“玉笛谁家听落梅”,一看就是以黄老邪的名字命名的。黄老邪还真是令人敬佩,奇门遁甲、天文地理无一不精,还有一手好厨艺。
但实际上,黄蓉的厨艺在宋代算不上有多顶尖。厨艺了得的女孩子,在宋朝可谓是十分常见。
厨艺了得的蓉儿
我们对古代社会的刻板印象是,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富人家教女儿厨艺是不可能的。但这可就误解了宋朝的风俗了,宋朝人家,可是非常注重培养女儿的厨艺的。
这一风气兴起于唐朝,岭南地区的人家,都不习惯教女孩针线活,反而悉心培养厨艺。这些女孩长大了,就能烧得一手好菜,前来提亲的都快把门槛踏破了。当父母的脸上也有光,我家姑娘不会针线不打紧,但娶了我家姑娘可是有口福了!
不光如此,宋朝的烹饪技艺已经发展到了很顶尖的水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厨事的专业分工十分的精细。这点在大户人家尤为突出,在当时,洗碗、洗菜、烧菜都有不同的人负责。即使是温酒这样的小工作,都还有专人负责。其二、烹饪的方法变化多端。今天我们吃菜,菜的做法有炒、炸、卤、炖、煎、蒸等等。而在宋代,菜的做法就已经成型且五花八门,仅仅通过菜名就能辨别出三十多种菜的做法。
其三、对调味品的充分利用。俗话说:“只可居无所,不可食无味。”现在我们做菜,用鸡精、味精、酱油等合成调料,且往往一道菜放多种调料,做出复合的味道。而在宋代,宋人对调料的运用丝毫不亚于现代。宋人对调味品的利用已经十分的普遍,他们十分擅长将油盐酱醋等多种调味料调和,从而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而去腥、腌制等技法更是宋人熟练运用的烹饪技巧。其四、食品菜肴中色彩的合理配置和运用。吃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一道菜端上来如果卖相不好看,作为吃货的我们也不会有什么食欲。而在宋代,有不少菜肴正是色泽搭配合理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色彩的调制方法虽然各异,但都是通过合理的配料和食材的运用,使一道菜不光美味可口,而且“形象可人”,让人一看就顿生食欲。既然有这么成熟的烹饪技艺,聪明伶俐的姑娘们自然是学得十分精通了。这些女孩子自然也会进入饮食界,而事实上,宋代的女厨师聘用是很普遍的事情。皇宫的御厨有女厨、富贵人家有、市井酒店也有。这些姑娘还往往年轻貌美,气质极佳,身价也不菲,不是寻常百姓人家能聘请的起的。
而黄蓉的手艺,放到盛产厨娘的宋代,确实是没什么稀奇的,烧得一手好菜的厨娘太多了。比起宋代的一些厨娘,恐怕还要逊色不少。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法号为梵正的尼姑,她可以用简单的瓜、蔬等食材,运用多种烹饪手法,同时根据食材的色泽,拼成高山流水、小榭楼台等景物。倘若每道菜都这么做,摆上满满的一桌,那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南宋宋孝宗时期,有一个皇帝的御用女厨,姓刘,江湖人称“尚食刘娘子”。她做的菜能够让宋孝宗百吃不厌,能把皇上伺候成这样,她的厨艺肯定非比寻常。
所以,吃货们有没有一种想穿越到宋朝的冲动?在宋朝,轻易的就能找到像黄蓉一样又会做饭又亭亭玉立的美人。不光有口福,还有着“秀色可餐”的女子大饱眼福,生活该是多么享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