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刀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味顺德一鱼八吃,各个都是经典味道,吃鱼 [复制链接]

1#

同学们好!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是说食物制作的越精细越好。在中国古代,南海应该算作物资丰饶的地区。人们又有通商和贸易的传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曾因为大航海时代的文明和贸易活动达到过鼎盛的阶段,一时间商贾云集,曾经富甲一方。食物也因为代表着主人们的身份和文化情趣,而变得越来越精妙。电视片《寻味顺德》当中,就曾经介绍过很多这样制作精美的食物。当地还有一座美食博物馆,记载着长久以来,当地餐饮渊远流长的文化。让历代的老饕们能够大饱口福,也能大饱眼福。就像本篇介绍的一鱼八吃,各个都是经典味道,吃鱼的巧心思,全鱼宴的精妙,也是厨师的骄傲!

一、清蒸草鱼

一般来说,鱼的腹部富含脂肪多、鱼刺较少。顺德厨师已经把鱼有多少根鱼刺,他们又在如何分布了然于心。如果一整条鱼都拿来清蒸,刺多和刺少、肉多和肉后的鱼肉混杂在一起。不但蒸出来滋味寡淡,容易调味不均,而且食客吃着也不够痛快。如果是单纯的鱼腹部,脂肪肌肉分布比较均衡,鱼刺很容易被清除。高温蒸至20分钟,在用豉油和热油一次浇淋,肉质细嫩、滋味清甜的鱼肉,就可以发挥鱼身上精华的作用,让食客们大快朵颐,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二、炸鱼柳

鱼背部的肌肉紧实,类似蒜瓣肉,鱼鲜浓郁,高温油炸制作成炸鱼柳就最好不过。简单的勾芡,可以让鱼肉的外表酥脆而内部柔韧。紧实的肉类调味并不容易加入。用勾芡的方式高温快炸。可以让调味紧紧的附着在食物表面,而不破坏食物本身的原味。无论是海鱼还是淡水鱼,自身都带有一点点的咸味。这组成了鲜的基础原味,过于繁复的调味和制作工艺,反而容易破坏这种鲜甜。所以能够有烹饪的技巧在,同时又不破坏食物本身自然的本位,才是历代厨师们追求的至高境界。

三、煎鱼骨

就像我们之前把大块的鱼肉做了相应的处理,剩下的鱼头、鱼骨还会有怎样的作用呢?其实鱼骨如果煎制的焦黄酥脆。也可以成为一道很好的下酒菜,甚至可以说是补钙佳品。我们还可以把煎鱼骨当做煲鱼汤的辅料之一。用油煎过的鱼骨里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结合,才能够制作出奶白的鱼汤。同样的食材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也算物尽其用。

四、鱼肠煎蛋

我们北方只听过牛杂、鸡杂,还真的没有吃过鱼杂,顺德的厨师们用鱼的肠子清洗干净,切成碎末和鸡蛋在一起煎制。鸡蛋的酥软当中增加着鱼肠的脆韧感,应该是一道佐餐下饭的神器。如果很喜欢吃鱼,应该很喜欢这道菜。因为不管是牛杂羊杂,都算是带有浓烈腥膻气息的,其实比牛羊肉还难料理。但用心处理的鱼肠,与其说是吃它丁点儿的鱼肉。不说只是在食用它带来的口感。

五、凉拌鱼皮

我觉得这道菜是非常考究的一种菜式。本身鱼皮的营养非常的丰富,富含胶原蛋白,但常常被人所忽视。甚至很多时候在烹饪过程中把鱼皮煎破了,造成了浪费。这种凭借刀工把鱼皮完整的剥离,使用汆烫技术,让鱼皮熟而不柴,筋道爽滑。各种调味汁和辅助菜,能够和鱼皮的柔韧口感做结合完美的搭配。作一条鱼,在顺德也是不枉此生了。

六、鱼生

鱼生是我并不太敢尝试的食用方式之一。但我相信它的鲜美,生食一定是烧烤类的熟食等无法替代的滋味。其实,脂肪和蛋白质在生的状态下,比较松弛,各种调味料也比较容易进入到他们的纤维,鱼肉本身就有一种清新的气息。如果可以接受这种食用方法,同时对厨艺、卫生等考验,又非常的高。单说那种薄如纸片的刀工,也是难得一见的。

七、蒸鱼头

让我们回到中式常规的熟食战场,蒸制是最能够保持食物原味的烹饪方式之一。鱼身上最适合蒸制的部位就是鱼头。鱼头所富含的胶原蛋白和卵磷脂可以在蒸汽的作用下,做最大的释放。顺德的厨师用面粉和油清洗鱼头,去除掉它们上面附着的土腥气,然后用米酒浇在鱼头上,开始蒸制,出盘后再进行淋料汁和淋油处理。这二次烹制的过程,可以让调味顺理成章的快速完成,又不破坏鱼头本身的鲜甜。嗜辣的人可能会在鱼头上浇上一点剁椒,剁椒鱼头瞬间就跨越到了湖南,湖广两地的烹饪有时也是不分家的。

八、鱼丸汤

让我们重新回到熟悉的战场,高温蒸煮可以让食材和调味料通过水做最大的接触。相互包裹,交相辉映。我们已经处理完了鱼的大件部位。剩下的一点鱼肉可以去除鱼刺,剁成肉馅制作成鱼丸汤。这一道精彩的汤品算是收官之作。在欢宴当中的任何一个作品,都浸透着厨师的巧心思。此菜品可以在开宴的时候就可上锅,食之开胃,也可以让北方人在吃饱了之后再喝,我们叫做遛缝儿,反正早早晚晚都是一种享受了。

我是退休的中学女教师,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