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刀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聊古今美食名厨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中国美食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很多古人都曾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做出过贡献。从战国时期就有人开始研究美食,并有很深刻的论述。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美食家。他在吃穿住行方面非常讲究。从他的《论语.乡*》中的一段文字便可了解孔子对饮食文化的研究。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我们吃的食物越精细越好,肉也是切得越细致越好。这句话虽然是孔子对祭祀食物的要求,这也是他对遵守祭祀礼食规范和尊重、清洁、卫生的完整思想和文明科学的进食原则。

“食不言,寝不语”的意思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这不仅是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也是他时时处处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表现。

孔子对饮食文化方面的见解还很多,这只是他对饮食文化论述中的冰山一角。单从这一两句话便足以证明,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不仅是思想家、哲学家等等,他更是一位美食家。

说起古代美食家还有很多,汉末的曹操,唐朝杜甫,宋朝的苏轼,明朝张岱,还有明末清初的李渔,清朝的金圣叹、袁枚等等。虽然他们不见得亲自下厨烹饪,但是在理论上都有著书立说。

一,古代美食家多,名厨也不少。膳祖是其中之一,她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她对美食的选料、加工、制作等样样精通。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虽然只是知道吃,不会做美食,但是他也算那个朝代的文豪。由他编写的《酉阳杂俎》一书中的很多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段文昌是一位很讲究吃的宰相,曾自编《食经》50章,而膳祖本来厨艺就很高,又得到段文昌的调教,更加如虎添翼,厨艺无人能比。

膳祖在段家主持厨房40余载,具有独特本领,这40年间,她从名女婢中只选9名传授厨艺。

而膳祖并非她的真名字,她原先的名字叫嫣红。之所以后来叫膳祖,这里面有一段小故事:原来段文昌是皇帝的秘书,由于他心细,又擅长研究美食,故编辑了《食经》。为了找一个传人,将他厨艺传承下去,而他的儿子,只知道吃,不喜欢做。段只得在他家的家奴中物色,此时一位新来的,在他家厨房做事的姑娘,因其厨艺崭露头角,段文昌决定把自己的厨艺传授给这位姑娘,她就是嫣红。

由于嫣红聪明好学,在厨艺方面也有一些天赋,每一道菜在她的手上都做得相当精湛,在掌握了段文昌厨艺技巧的同时,又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很多新颖的菜肴。

而段文昌觉得自家菜肴已经是无与伦比,便把自己府上的厨房叫“炼珍堂”,出差在外又把驿馆里的厨房叫“行珍馆”。而嫣红每次都随行左右,因此也名声大噪。

这个段秘书不仅心细,研究美食,还很会在皇帝面前表现。他觉得好的东西就要拿出来分享,便命嫣红给皇帝烹饪一桌美味佳肴,皇帝品尝后,连夸厨艺了得:“此人的手艺可谓是膳食膳食之族!”。听到此言,段秘书马上跟皇帝皇帝建议将嫣红的名字改为膳祖,并例数改名字的好处,大体是夸赞皇帝有爱惜人才之意。

皇帝听了,当然高兴了,当下赐予嫣红“膳祖”之名。这就是现今我们常常提到的膳祖名号。也是一位普通女子得到至高无上的厨艺界荣誉的故事。

二,我国经历了历代的发展,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美食名厨。从古到今餐饮界的名厨有: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茶炉子、杨贯一、戴龙、高炳义、陈绪荣、李铁刚、郑秀生、魏旭、梁晓亮、卢虎*、徐权、崔玉芬、屈浩、周锦、陈德宝、田伟、关伟雄、王荣刚、乔明福、李保平、严之飞、陈岚舒、刘敬贤、石万荣、史正良等等。

他(她)们在饮食界以其精湛的技艺、优良的人品,为中国的美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过去,厨师的地位低下,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手工业者都是比较鄙视,管厨师不叫厨师,叫厨子。

如今,随着人民文明程度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巨大的转变。“民以食为天”不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回归家庭,回归厨房成了最时髦的话题。很多家庭中想出国留学的孩子很大一部分都想在临出国前学一门手艺,首选肯定是厨艺,他们知道学会这一项技术活,最起码出去不至于饿肚子。

还有很多家庭让女孩子学习礼仪、学做西点、学习插花艺术、还有茶艺、厨艺等等。因为有了这些需求,各种艺术班便应运而生。

厨师学校、厨师培训班班也是遍地开花,厨师也被推到了前台。厨师的地位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升。

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一位在中国美食界很有影响力的名厨郑秀生先生。

郑先生出生于北京,是某大酒店的行*总厨,高级烹饪技师。兼任全球华人餐饮名人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主席团副主席等职。

他擅长淮阳菜系,师从淮阳菜名厨李魁南,后又拜淮扬菜大师陈代增。郑大师虚心好学,深得川菜大师*子云,谭家菜大师陈玉亮的真传。他博彩各方菜之长,在编写北京饭店餐饮系列丛书时任“淮扬菜”的主编,是编写者中最年轻的。

曾多次在国际重大活动中参与餐饮界的献艺表演,好评如潮。特别是年的中非合作论坛首脑峰会和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期间,圆满地完成接待服务的任务,受到中外宾客的一致赞扬。会后,他和有关大会工作人员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不仅在厨艺上郑大师技术高超,人品方面更是令人敬佩。虽然获奖无数,但是,他对荣誉看待很轻,在新菜品研究方面潜心努力,不断创新,创出新菜品达六十多种。他还致力于教书育人,为培养新人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郑先生给人的印象是胖胖的、憨憨的样子,他所做的美食最讲究的就是刀工。正如他的刀工精致,所做出的美食无论在颜值上,还是品味上都很出色。他强调家常美食也要粗菜细做,细菜精做。

四,向名厨学习,聊聊自己对美食的看法。

我喜欢做美食,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厨艺更不能跟名厨相比,但是我也愿意把自己制作的美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更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美食的奥秘。

电视中,有很多关于美食类的节目,尤其喜欢看大厨们现场教授,现场制作。

我一直以为,美食不分高低贵贱,喜欢的就是美食。山珍海味固然好,但是如果做不好,那还不如就去街边小店吃。我们每天吃的美食,不只是味觉上的品尝,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她还体现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所以,我爱美食,也更爱生活,美食给我的生活带来无比的快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