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刀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最著名的4大吃货,第2位一顿要吃掉 [复制链接]

1#

“吃货”这个词我想我们不太陌生,很多人其实都是吃货,吃一只都是我们头等大事,叫民以食为天,而能吃也是一种福。所以,吃货更多特指对美食的爱好家,高于一般的吃客。吃货是美食爱好者对自己的戏称。因此,做个吃货也不错。古代也有很多吃货,比如下面这四大吃货。

第一位是苏东坡。

苏东坡这个吃货自然不必说,我们太熟悉了,他是历史上四大吃货之一。苏东坡是一个吃遍大江南北的吃货。他给后人留下了如《菜羹赋》《豆粥》《鲸鱼行》《老饕赋》等带有人间烟火味的“饮食文化”。不禁让人笑叹:当真是“唯美食与爱不能辜负”。

当然,苏东坡最著名美食就是“东坡肉”,一直流传至今,流传了近千年,现在依然是一道名菜。

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浙江杭州。年苏东坡谪居黄州,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第二位是蔡京。

跟苏东坡同时代的蔡京也是一名吃货。蔡京最喜欢吃鹌鹑羹和蟹黄包子。蔡京每吃一次鹌鹑羹,需要杀鹌鹑只。

蔡京每吃一次鹌鹑羹,需要杀鹌鹑只。而蔡京最喜欢吃的是吃蟹黄包,不过蔡京的蟹黄包可不是一般的蟹黄包。

蔡府后厨专设的包子组,包子组下又分制馅、制皮、蒸锅等小组,而在制馅小组内又分配料、调味等,配料下又分几个专业,如蟹肉、葱丝、姜丝等。

所以,蔡京做一盘蟹黄包的花费就是一千三百贯钱。那么,一千三百贯是多少钱?

宋史记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年),“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另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

按照当时货币兑换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文铜钱。

所以,一千三百贯钱就是一百三十两黄金。而当时的一两黄金折合成现代的人民币是元,但也有说0人民币的,我们就按照人民币算吧。

因此,一千三百贯钱就是26万人民币。蔡京吃一盘蟹黄包相当于当时5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总和。这种天价菜,现在还有吗?

第三位是袁枚。

袁枚是清朝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和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他写的诗词文章很有灵性,他自己倡导“性灵说”,文章讲究真情实感。

其实,袁枚老师也是个“吃货”,他也是“四大著名吃货”之一。

袁枚在吃的方面极有研究,甚至他在吃的方面的名气,丝毫不亚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他写的重要饮食文化著作,即《随园食单》,这简直是一部“吃货”的大辞典。

《随园食单》是清代日常饮食菜谱大全。《随园食单》这本书不但详细描述了种南北菜肴饭点,而且还介绍了种种烹饪技巧。从选材到品尝,美食的酝酿到诞生的各个环节在这本书中都有涉及,简直不能再全。而更有趣的是,袁枚还把某菜什么做法,出自何家都写得清清楚楚。

所以,《随园食单》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目前该书已被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

第四位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我们太熟悉了,他也是古代四大吃货之一。乾隆皇帝喜欢下江南,当然,他下江南体察民情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寻找美食,满足自己的食欲。而乾隆所访之处,基本也就被他吃了个遍,跟乾隆有关的美食故事不胜枚举。像什么乾隆和鲫鱼汤啊,乾隆和松鼠桂鱼啊,乾隆和鱼头豆腐等等。

我们知道,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是年夜饭,那么,乾隆皇帝这位吃货的年夜饭都有什么呢?

根据清宫膳食档案对乾隆四十九年除夕宴席中乾隆本人御桌所用食材的记载,便可窥见其年夜饭之盛大,包括: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

另外,制点心用白面5斤4两、白糖6两。具体说来,乾隆爷在年夜饭的宴席上,总共会品尝到六十三种菜品,包括冷膳、热膳、各种荤素甜咸点心,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小吃,诸如奶子、炉食、鸭子馅包子等。

可见我们这位吃货是多么能吃了吧,不愧是最会吃的吃货皇帝。

以上就是中国人历史上最顶级的四大吃货。

朋友,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