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刀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如何获取信息,组织知识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27/a8viw20.html

前言:近日在研究RoamRearch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白皮书和创始人的一系列关于信息获取和组织知识的思考蛮有趣,加上最近也在重构自己的知识库有所思考,所以结合其部分观点,谈谈对于信息获取和知识组织的看法。

想看RoamResearch白皮书原文的回复「Roam」

想看Roam创始人的思考原文的的回复「WhyRoam」

想看何为EvergreenNotes回复「Green」

想看何为西蒙学习法回复「西蒙」

想看Notion小传回复「Notion」

1.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信息过载,知识爆炸。据IDC发布《数据时代》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年的33ZB增长到ZB,相当于每天产生EB的数据。如果把ZB全部存在DVD光盘中,那么DVD叠加起来的高度将是地球和月球距离的23倍(月地最近距离约39.3万公里),或者绕地球圈(一圈约为四万公里)。以25Mb/秒网速计算,要下载完这ZB的数据,需要18亿年。虽然这种指数级的增长为个人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无论是人类的大脑还是目前的技术,都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Tips:ByteKBMBGBTBPBEBZBYB

信息时代是最近年才开始兴起的,所以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信息时代的适应性很差。虽然大脑的存储量惊人(并且消耗能量很少),但是也是出了名的不可靠——这是因为我们并不会存储我们知道的而每一个细节,而是将其识别为各种「模式」,回忆的时候将各种「模块」拼装成大概的样子。比如当你经历「1年那个寒冷的下雪的晚上」,你会把「寒冷」「下雪」「晚上」以及「1年」这些「记忆」分别存储,等需要调用的时候再一起「拼装」出来。同样当你回忆去年很冷的晚上遇见了一个老朋友,那么这个「寒冷」的感觉就是被复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会有一种「此时此地此景我似乎在哪里见到过」的原因。

另外,基于上述存储方式,我们很少能精确地进行量化——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可能」、「肯定」、「也许」等词,在我们的直觉中,我们会感觉到类似于我们对这些信念模糊的概率,但是实际上我们经常被客观数据打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强调客观,但始终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因为我们的记忆是模糊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大脑还是会有许多的认知偏差,让我们做出各种错误的决策。

这就是我们的大脑,虽然存储量很大耗能很少(基本上就是一个5w的灯泡),但是不够精确,充满了不确定性。

2.我们是如何获取知识的

我们通过观察、抽象(如定义词等)、建立模型、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式,形成了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复杂信念,然后将其通过「词汇」在我们脑子里建立节点,形成一个彼此相连的网络。所以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不同的语言之间确实很难翻译,因为这些词汇背后的「语境」需要很多文化背景才能解释。比如在德语中的「verschlimmbessern」,就是动词:尝试改善却使情况更糟。

但我们的学习过程,是以非线性的方式形成的。比如你在外面餐厅吃饭,可能同时增加了餐厅管理的知识,也增加了烹饪知识,而且很可能是某种面试的烹饪技巧。心理学家将能在60-90s记忆的一个信息,称之为一个「块(chuck)」。根据赫伯特·西蒙(什么是西蒙学习法[1])的说法,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不过如果这个知识块没有和现有的知识连接,那么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这些神经回路很快就会萎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遗忘。

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差不多都能识别5万到10万个不同词汇,并回想起它们的含义。这些词汇会形成专属的知识网络。「在任何专门知识领域里,正是由于有了一张十分精致的网络,人们才能够从千万种不同事物、不同情境当中,判别出其中任一事物或情境,这种网络是专家的基本工具之一,是其直觉的主要源泉。」但随着你的观察越来越深入,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你也很有可能会颠覆你在过去很久以来形成的决策或逻辑链。(比如,在今天这个时代是不需要考虑「下线」这种产品状态的)

那么写下来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尼克拉斯·卢曼的说法,用你自己的话写出来当然能促进记忆,但问题是,如果你想把这些想法从脑子里拿出来,基于人类现在的I/O接口,你必须把图(Graph)变成一个流(Flow)。因为你一次只能说或写一个字。而我们日常受到的教育都是让我们按照八股文的形式,整理成完整的文档,而不是类似「原子化」的笔记。

而要想让别人(包括你未来的自己)吸收、有效地批判你的过去的思想基础上,他们必须把那一串话语/想法,在自己的脑海中重建原型(说到这里推荐可以去看下《降临》,就能知道那种不需要时间维度一下就能将所有的信息讲述给对方的「外星语言」)。

即使是这样,对于真正重要的想法,也是很难的。因为有些想法或模型在你只听了一个片段的时候,是没有意义的,或者当你只听了一个框架的时候,这些想法或模型看起来很反直觉:比如突然跟你讨论「尼克拉斯·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是非常好的笔记方法」,你显然会一脸懵逼,除非你已经有了一些入门的基础信息,否则根本无法参与讨论。同样当你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你不是通过掌握一个单词就能学会的(虽然你确实需要一次学会一个单词),而是通过沉浸式的学习,在上下文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单词在一起,直到事情开始有了眉目。

但是困难的是,我们无法直接识别对方的背景,只能通过不断地沟通(类似什么是蒙特卡洛算法[2])来测试对方知识的轮廓,然后有的放矢的沟通。

From《ACityisNotaTree》by克里斯托佛·亚历山大

3.目前知识管理的问题

FromNotio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