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刀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虾哥讲解,3600多年前,古人的烹饪认知 [复制链接]

1#

“知难行易”,不管从事任何工作,只要先在理论上有了足够的认识,实践起来就不会太难,烹饪亦是如此。

理论者,有理有论也,有理无论既没有理论,有理无论(就是夸夸其谈)不算理论。网上不少“无理有论”者,纵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相生相克”等,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当然这些我也讲过)但大多是漫无边际,与烹饪调香、调味不着边。

国人深信“香药同源”,“药食同源”之说,亦认同“民以食为先,食以味为先”的真理。植物香料加上厨师的手艺,产生出丰富多彩的色、香、味、形、质俱佳的食品,于是就有了“美食家”和“烹饪大师”。

中国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烹饪大师”当推多年前商代“贤相”伊尹,它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烹调理论,里面就包含着高明的调香、调味技巧,有云:“夫三群之虫,水居着腥,肉玃者臊,草食着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美味的烹饪:“凡味之本,水最为始。”烹饪的用火程度,不得违背用火的道理:“无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别用心去掌握体会:“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由自起。”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经过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之品,应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在讲述“美拉德反应”的全过程。伊尹甚至把治理国家这等“大事”同烹饪相比——“治大国若烹小鲜”据说就是出自他与商汤的对话。反过来说,烹饪就想治理一个国家一样,要调出一个让众人都满意的味道是很不容易的!

不禁感叹,中华美食,博大精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