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维设计与打印小笔筒、三维激光切割设计与制作多功能书架、人工智能仿真模拟语音控制电梯升降……教育部4月份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结合学校和学生开展多样化劳动实践的需求,将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具有实践性的“新型劳动”技能纳入课程,让大家对新时代的劳动课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畅想。
中望软件一直以创新教育模式助力培育青少年核心素养,针对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所推出的——“中望3DOne”系列科创教育软件及解决方案,因高度契合新型劳动教育理念,为学校和学生开展多样化、创造性的劳动实践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尤为受到业内人士的点赞和青睐。
新课标劳动课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望3DOne全系列科技创新教育产品(3DOne、3DOnePlus、3DOneCut、3DOneAI)均基于中望软件独立自主的几何内核技术,将三维创意设计与打印、人工智能与编程、激光切割与智造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通过构建真实丰富的三维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设计、制作、探究等劳动实践体验,有效解决学校实践场地不足等教学投入问题,为中小学低成本、大范围开展常态化劳动课提供了更便捷、更灵活的方式。
新课标构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设置了分学段、进阶式的课程目标,并提出了三大类、十个任务群的劳动课程内容,将技巧、技能、科技实践活动等内容更加科学地结合。
▲劳动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围绕劳动素养的4个核心要素,即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中望3DOne系列软件可深度支持新课标构建的“烹饪与营养”“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课程任务群。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有趣的教学应用案例吧~
教学场景举例:仿真厨房
教与学工具:中望3DOneAI
通过线上模拟“下厨做饭”过程中洗菜、切菜、煮饭、炒菜等环节,了解对烹饪不同流程安排带来的不同体验结果。
教学场景举例:智能电子贺卡
教与学工具:中望3DOneCut
通过立体贺卡制作,体验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加工和组装产品过程。
教学场景举例:奇趣七巧板
教与学工具:中望3DOne
通过七巧板制作,体验利用三维设计技术完成产品原型建模的过程。
教学场景举例:三维设计茶杯
教与学工具:中望3DOne
通过茶杯制作,感受三维设计在提高产品质量发挥的重要意义。
教学场景举例:智能控制红绿灯
教与学工具:中望3DOneAI
通过仿真模拟红绿灯控制变化,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带来的变化。
教学场景举例:智能电梯
教与学工具:中望3DOneAI
通过仿真模拟电梯自动升降,体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原理和过程。
新课标强调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过程。科学合理设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课程实践项目,对提高劳动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培育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劳动能力,中望3DOne无缝对接全国性科创教育学习、交流、分享平台——i3DOne社区(中望青少三维创意社区),从项目学习工具、课程资源、活动赛事、劳动场所,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机会,为教学提供灵活、适切、求实的多元劳动课程项目实施载体。教师可结合多元化数字资源,精选适合学生需要和实际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开拓创新,让学生通过劳动,习得知识技能、养成劳动习惯、锤炼精神意志。
新课标强调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倡导平时表现评价于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中望3DOne及配套在线创新教育管理云平台(SIM云),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可留存、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价,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时代的发展使劳动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意识,还注重树立不断追求品质、体现科技创新的劳动精神。
中望软件创新中小学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科技+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以3DOne系列软件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小学校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劳动教育,为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蓄力。
“国产自研核心技术,服务中国科创教育”,作为国内A股第一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上市企业,中望软件自年开始持续投入教育事业,依托自研核心技术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望软件打造的3DOne科创教育解决方案作为人工智能、信息科技、通用技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有力支撑,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人工智能课、社团课、数学和物理的跨学科实践课等多种课程教与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期待更多教育同仁与我们携手,持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面向未来的教育,助力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发展战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