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没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文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他是毛主席身边的“御用厨师”,在为主席掌勺的22年时间里,他从未在主席的饭菜里加一滴酱油,并且在每次做完饭后都会将菜单进行销毁。
那么,这位深深抓住主席胃的男人究竟是谁?他为何不在主席的饭菜中放一滴酱油?又为何会销毁菜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唠唠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吧。
主席和程汝明
年,毛主席乘坐一辆列车出巡。在此期间,主席经常和陪同他的工作人员一起讨论工作,这让他经常把吃饭的事抛之脑后,每每都要被工作人员喊着去吃饭才会想起。也正是因为主席时常因为工作导致吃饭的时间不固定,列车上仅有的一名厨师慌了神。于是,这名厨师便向铁路局的领导反应,希望再派一名厨师到列车上帮忙。
此后,领导立刻安排了程汝明到列车上为主席做饭。程汝明在收到突如其来的任务时还有些懵,但当他得知是为主席做饭后,二话不说起身便开心地登上了列车。
正是因为这一无意间的安排,程汝明和主席结下了22年的深厚感情,他也成为了主席身边最喜欢、最信任的厨师。
国宝级烹饪大师——程汝明
程汝明出生于年10月1号,那个时候的中国还处在旧社会,家家户户都过得非常困难,农户出生的程汝明家就更不用说了。
程汝明的兄弟姐妹众多,他的父母每天都会起早贪黑的干农活,靠着仅有的微薄收入维持家中的困难生活。为了减小家里的负担,九岁的程汝明就格外的懂事,他每天都会跟着父母到田间地头干农活,虽然锄头坝比他都高,但他依然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实,年少的程汝明是一个十分聪慧的小孩,也非常热爱学习。每当在地头看到中午放学的孩子时,程汝明都会羡慕地盯着他们看上好一阵子,直到他们走到河堤的另一边看不见身影为止。这个时候,程汝明就会安慰自己:“不要羡慕别人,出身是自己没办法选择的,但今后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读不了书就往其他地方发展,行行都能出状元”。
就这样,童年时的程汝明几乎是在田地里度过自己的童年的。此后一直到了13岁,程汝明的妹妹不幸饿死,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程汝明便在心中默默地发誓,今后一定要做一份能让人吃饱饭的工作。
也就是在他13岁这一年,程汝明萌生了外出闯荡的想法。他觉得留在农村一辈子也改变不了一家人的生活现状,只有到外面的世界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对于程汝明的想法,他的父母一开始极力反对,毕竟13岁的儿子在他们眼中“毛还没长齐”,一个人外出打工实在是太危险,刚刚失去一个女儿的夫妻俩,不想再看到儿子的不幸。
此后在程汝明的再三恳求下,父母终于答应了他,但前提是必须要找一个人一同出去,这样多少还有个照应。最终,程汝明和村里另一名有打工意向的老乡结伴出了村子。
刚从农村出来后,程汝明始终明确着自己的方向。辗转反侧到达天津后,程汝明便打算进入厨师这一行列。但生活往往会让人先吃上一些苦头。
因为年纪的原因,许多招聘的饭店老板都不愿意要他,一连找了好几个星期都没有找到一家肯要自己的饭店,这让程汝明一度备受打击,也曾差点放弃自己的目标。但机会往往只留给那些坚持不懈的人,在经历数次失败之后,程汝明卯足精神,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再次踏上了学艺之路。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程汝明真诚地恳求下,一家名叫惠中饭店的馆子同意让程汝明到店里做学徒。
此后在平时的工作中,程汝明会仔细地观察主厨的做菜手法和用料比例,下班后就会躺在床上回忆一天的做菜流程。有时候,为了弄懂一道菜的做法,程汝明甚至会一宿不睡,双手不停地在空气中来回抖动。他的努力最终也得到了主厨的注意。
饭店的主厨觉得,程汝明身体瘦弱,但却比其他孩子能吃苦,别的学徒都因为太辛苦而放弃了这条路,只有程汝明一个人在苦苦坚持,这样的精神得到了主厨的认可,于是便将程汝明收为了关门弟子。
就这样,程汝明算是正式走上了自己的厨师生涯。此后经过多年的学艺,也吃了不少苦,程汝明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烹饪技巧。在饭店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此后,程汝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到了一家开在英租界的西餐厅工作。
在此期间,程汝明又发挥了自己“老*牛”的精神,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他已经能熟练掌握各种中西餐的烹饪做法。
转眼间,程汝明在天津已经待了十几年,自己的名声在厨师界也越来越响亮,很快他的名字便传到了不远之外的北京城。中国铁路局的领导便邀请他到外国人专门乘坐的列车上,担任西餐主厨。
年,程汝明正在研究一道菜的做法,突然间的一通电话让28岁的他异常兴奋,那就是为人民敬爱的毛主席做饭。
主席饭菜不喜欢放酱油
作为一名合格的厨师,一定要摸清食客的饮食习惯,程汝明在登上列车后,立即打听了毛主席的饮食习惯,后来他才得知,主席吃饭不喜欢吃酱油。
原来,在主席年少的时候家里曾做过酱油作坊,但当时那个年代,制作酱油的方法都是通过自然发酵的。所以说,酱油的好坏很难控制。有一次主席从外面回家,无意间看到了自家酱油缸里有一层白毛毛的东西在动,走近看才发现是一层蛆虫。从那一刻起,主席心中便十分膈应,从此也不再吃酱油了。
除了不吃酱油之外,程汝明发现主席非常喜欢吃红烧肉,但做红烧肉少不了要放酱油,这该如何是好呢?
此后,经过程汝明的钻研,他发明了专门为主席制作的“毛氏红烧肉”。他用糖和盐代替酱油着色,这样烹饪出来的猪肉不仅咸鲜不失而且甜味兼得,这让主席赞不绝口,每次做红烧肉,都吃得一干二净。
程汝明平时不做饭的时候,就会研究主席的口味。除了红烧肉之外,主席还特别喜欢吃苦瓜和辣椒。用主席的话说就是:“连辣椒和苦瓜都吃不了的人,还怎么干革命呢?”
但苦瓜的做法同样少不了酱油,于是程汝明便用豆豉代替酱油,主席品尝过后也甚是喜欢。总而言之,自从程汝明为主席做饭后,主席的胃口都变大了很多。
有一次,程汝明看到主席的胃口不佳,出于对主席身体的担心,程汝明便做了葱油饼。这可是主席小时候的回忆,主席看到后立刻便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没一会就把饭菜吃完了。
饭后销毁菜单
其实在程汝明最初为主席做饭时,他对饭后销毁菜单这个规定很不解。后来同事才告诉他,销毁菜单是为了害怕敌人掌握主席的饮食习惯,如果这些被图谋不轨的人知道,他们就可能会预测主席的身体情况,最后选择在主席身体不好的时候向中国发难。听完后,程汝明才恍然大悟,也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从此之后,程汝明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及时销毁菜单。这也是程汝明厨师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事。
年,国家遭遇了天灾,全国上下都紧衣缩食,很多农户甚至都吃不上饭。为了和全国人民共进退,毛主席便以身作则降低了自己的伙食标准,程汝明也收到了主席的指示:今后不做肉菜。
但程汝明却在为主席的身体健康考虑,荤素搭配才是最有益身体的,但主席的指示又不能不照做,于是程汝明又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在葱油饼里偷偷加了剁成浆糊的猪肉。主席第一次吃到这样的葱油饼后,笑着夸程汝明的手艺越来越好。程汝明听完心里也十分开心。之后见主席没有发觉,于是便经常给主席做葱油饼吃。但主席最后还是尝了出来里面有肉,于是便再次申明不让做肉菜。
在国家处于最困难的那段时间里,主席的生活一切从简,人民吃什么他就吃什么,直到人民能吃上饭自己才会吃其他的。
这段时间对程汝明也是一次考验,为了改善主席的饮食,他经常研究新的饭菜做法,烤辣椒就是他在这段时期研究出来的。
因为知道主席喜欢吃辣椒,程汝明便将洗净的辣椒放在火上烤。之后撒上盐、糖和斗豆豉,主席一见就非常喜欢这道菜,吃起来能吃好几根。
就这样,程汝明不知不觉为主席服务了22年。在这22年中,程汝明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除夕,因为一到过年,主席就会笑个不停。主席也会时常邀请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同进餐。
22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程汝明在此期间勤勤恳恳,没有犯过丝毫差错,不仅很好地照顾了毛主席,也从主席身上学习到了领袖精神。
而主席作为我们的领袖,以身作则和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这样的伟人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